【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以案说险丨 防范AI诈骗小妙招来啦!
文章作者:漳州农商银行文章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0日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工智能(AI)逐渐在各个领域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面对我国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从严打击,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诈骗分子竟然将AI技术运用到骗局之中。
那么,AI新骗局是如何骗人的呢?
案件重现:
4月20日,福州市某科技公司的法人郭先生突然接到好友发来的微信视频,朋友表示正在外地竞标,需要430万保证金才能进行竞标,且需要公对公账户过账,想要借该法人公司的账户走账。因为对朋友的信任和视频聊天核实了身份,郭先生没有核实钱款是否到账,就分两笔把430万转给了好友的朋友。后来,郭先生打电话给好友,才发现被骗了。
不难看出,诈骗分子借助AI换脸和拟声技术,再搭配电信网络诈骗中的冒充熟人式诈骗,骗取了郭先生430万元。
这起案件的特别之处在于,骗子并没有仿真好友的微信添加郭先生为好友,而是直接使用好友的微信发起视频聊天。这也是郭先生被骗的原因之一。骗子极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盗用了好友的微信账号。
生活中,AI换脸难以肉眼区分,我们又该如何防范AI新骗局呢?
一、不安装陌生应用:某些来源不明的第三方应用会以“真人身份验证”的说辞来收集你的手机号、身份证号、人脸信息与声音信息,这样的应用一定不要随便乱安装与验证。同时安装“XX会议”软件,不共享手机桌面,不分享手机控制权限。
二、减少自己照片与音视频的曝光度: 减少自己人脸在社交媒体的曝光次数与可见范围,防范被犯罪分子搜集人脸照片与音视频数据,同时防范陌生电话记录自己说话时的音色,尤其是对方要求你讲一段特定的内容,比如要求的说一串数字或文字等。 三、询问共同知晓的信息:询问对方几条两人共同知晓的信息,如果对方对于你的问题表现出明显的不耐烦或者莫名的恼怒,就要提高警惕了。 四、真信息中掺假信息:与对方聊天时,适当地掺一些假的信息,看对方是否怀疑或者指出错误,如果对方顺着你提供的假信息去说,那么对方很有可能是AI诈骗。
五、让对方多与你沟通:言多必失,与对方的沟通或者互动越多,越容易露出破绽。最好的办法是拖延对方,如果对方以信号不好或者不方便说为由催促你,那么可以告知对方在方便的时候再与你联系。 六、视频时让对方多“搞怪”:如果是非常熟的熟人,视频通话期间可以让对方快速做一些面部表情或者肢体语言,因为AI换脸在面部表情变化迅速、挤眉弄眼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失效、失真的情况。如果对方对你的要求表示抗拒,那么就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