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则不匮”成为社会和价值共识
文章作者:漳州农商银行文章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1日
“勤则不匮”成为社会和价值共识
勤则不匮”,源自《左传》,意思是“只要勤劳,就不会缺少物资。”“勤”的分量为何如此重而沉甸甸?因为:勤能补拙、勤以立身、勤能创富。
勤能补拙,激活强势智慧。“聪明出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人的禀赋虽有差异,不要紧,只要我们以勤为本,勤奋不辍,勤劳不倦,踏实肯干,不言放弃,勤奋的犁铧就能掀开智能和思维的冻土层,让强势智慧、个性能力激情释放,带来技术进步和工作飞跃,有效弥补了天分的不足、智能的缺憾。每个人都能去除慵懒散漫,张扬勤奋精神,就能让社会生产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比如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中的八位能工巧匠,没有耀眼的文凭,却凭藉踏踏实实的勤奋钻研,成为技能方面的佼佼者,为“中国制造”做出了突出贡献: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1/50,令人叹服。
勤以立身,涵养传统美德。当我们将勤奋当做了生活常态,久而久之,就能完成庄严的“立身”和“修身”过程。人勤则俭: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勤奋辛劳中,懂得了每一份财富的来之不易,则能懂得节俭,懂得爱惜,量入为出,力避浪费,俭以养德。人勤则恳:勤劳让人们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惜力,肯下力,不虚浮,不炫耀,就有望收获丰硕成果,激励自我在生活和学习中,埋头苦干,表里如一,做人诚恳,做事敬业。人勤更可养廉:懂得了每一份成果都蕴含着丰厚的劳动价值和爱、智慧,贪念贪婪之心就能得到平抚,富有同情之心,善于体察民情,力戒奢侈淫逸,杜绝损人利己,养成正直高洁的人格。让勤劳、勤俭、勤奋,成为道德成长台阶,助力道德发展不断攀高。
勤能创富,筑牢实体经济。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实干苦干,就能创造出令人振奋的劳动果实: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颗粒饱满的稻谷粮食、让人敬仰的智能成果、精致精美的工业产品等等,这些成果就在身边,可触可摸,不会被蒸发掉,让人们觉得非常踏实,有妥帖感。毕竟,社会发展,仅靠“华尔街神话”之类的虚拟经济的支撑是不够的,一夜暴富太空泛,有泡沫,风险和隐患太多。“雷曼兄弟”的“一夜崩盘”,就是教训。只有勤奋劳动,辛苦创业,生产出实实在在的劳动成果,才更靠得住,更有可持续发展力。
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厚重的劳动史,从钻木取火的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今天的信息时代、鼠标键盘时代,时间在流逝,劳动形式在升级换代,但蕴含其中的精神和价值:无私奉献、勤劳踏实、坚韧不懈、吃苦耐劳等,却始终不会改变。所以,我们要唱响“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赞歌,传承勤劳美德,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不断推向新高度、新境界、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