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行社动态

【我们的节日·春节】春节节日民俗(二)

文章作者:柘荣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7年02月01日

【正月初五】破五迎财神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

大家乐淘淘,

大家一起迎接新年到!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中国民间“迎财神”的日子。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古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财神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文财神是比干,武财神是赵公明和关羽。有的商家,常年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以使自己在商业竞争中“宜利和合”而取胜;有的商家,供奉的是红脸关公,关羽以“义”著称,商家取其“以义为利”,即以“义”达到赢“利”的目的。

其实,除了放鞭炮之外,中国民间还有在初五打扫卫生,赶“五穷”的风俗。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等到垃圾扫出大门,便也将鞭炮从屋里放到了屋外,放在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仪式完毕。人们说:这下子,一切穷气穷鬼都给赶跑了!

江南一代的百姓还有在这天讲究吃财神糕、下面条。因为面条长得像古时候串钱的绳子,下面条寓意给家里添“钱串子”,财源滚滚来。

【正月初六】关门送穷鬼

初一拜年放爆竹,

初二女儿回家转,

初三老鼠娶媳妇,

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开门迎财神,

初六关门送穷鬼,

初七面条来绑腿,

初八谷子撒满家,

正月十五看灯花。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中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初六占马,送穷鬼。传说穷神是姜子牙的妻子,人们为了防止春节期间穷鬼进家,门上挂红挂笺可以防她。不知什么时候,北京的穷神变成了男性,而且成了杠夫供奉之神。这一天,家中主妇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

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称六六顺。又传说福神刘海是北京人,是个穿红披绿的胖小子,民间流传着“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俗语,其形象很受市民欢迎。正值本命年的男孩,以刘海打扮,背着5个用白纸或彩纸剪成的小人上街,谁抢到就算谁抢到了财神,被抢者叫扔掉穷鬼。

如果两位均值本命年者相遇,谁先抢到对方背后的小人谁吉利。也有用布制小包当穷鬼向外扔的,双方背后均要背个小筐,先把小包投入对方背后筐中者为先扔穷鬼,吉利。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狩猎”即从“扔穷鬼,抢财神”游戏发展而来,惜此活动在辽宁尚有,而北京却很少见到了。该日小贩上街,因是马日,家中应给“扔穷”男孩买“驴打滚”吃。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又称"穷子"。

【正月初七】人日捞鱼生

初七到,真热闹,家家户户乐淘淘。

迎新春,过新年,团团圆圆真美好。

爸妈带我捞鱼生,捞起,捞喜。

捞个吉祥如意,捞个风生水起。

捞得满堂欢笑,一年好运都来到。

农历正月初七,作为春节这个大节日中套着的一个小节日,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汉族民间传说女娲初创世,造世上生灵万物,第一日造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人们有在初七人日节“捞鱼生”(类似吃生鱼片)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鱼生字面意思就是“生的鱼肉”,但是因为“鱼”和“余”发音相同,鱼生被解释为同音词“余升”,寓意为高升有余。因此,鱼生便成了富足、发财的象征。鱼生的配料包括萝卜(白色小萝卜)、胡萝卜、红辣椒、芜菁、紫姜泥、橘子干、柠檬叶、芫荽、干辣椒、海蜇皮、花生末、烤芝麻、炸虾米、五香粉等,再加入由酸梅酱、米醋、金丝橘膏及香油调制的酱汁。一般说来,每个加进去的配料都意为吉祥如意。

据说捞鱼生本是广东人的饮食习惯,为了讨个吉利,广东人在新年期间捞鱼生,一边捞鱼生一边说好话来祈求好运的到来,比如“事事顺利;风生水起;升官发财;招财进宝;年年有余;财源广进;金玉金堂;……”如今,捞鱼生已经成了全国特色的饮食文化活动。

【正月初八】惜粮迎谷日

新春逢谷日,喜见艳阳天。

积雪融甘水,熏风醒沃田。

农夫犁杖抚,童子马缰牵。

汗洒粮仓满,敲诗赋盛年。

中国民间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欠。“谷日”的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而并不吃煮熟的谷物。这种习俗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正月初八也被称为“顺星节”,是一个可以预知一年运气的节日,人们纷纷祈求神明保佑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岁岁平安。

在谷日节这一天,人们通常通过观谷、食谷、养谷等多种方式来喜迎谷日。谷日节当天,全家离开城市来到乡村田野,大人向小孩子介绍基本农业知识,全家观看各种越冬作物的长势,让孩子和家长一起亲近农业,帮助孩子树立尊重农业、农民、爱惜粮食的意识。在亲近农作物的过程中,也可以同时启发孩子爱护生态环境的观念。返家后,由孩子亲手制作一餐谷物晚餐给全家食用。如让孩子亲手和面蒸馒头、亲手制作面条、亲手淘米蒸饭、亲手熬粥,大人只作必要的指导,而不要代替。

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更真切的懂得粮食的珍贵,劳动的不易。城市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难得亲近一次自然。在谷日节当天,全家老少一起奔赴花卉市场选购一些观赏作物(如“观赏谷子”等)在家中栽培,一年四季悉心养护也是谷日节大家最喜爱的习俗之一。

民俗也是发展的,一成不变的民俗是不存在的。在当今这个我们早已疏离了大自然、对农作物极其陌生的年代,谷日节中所蕴涵的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更尤为值得继承。

【正月初九】上九办事一大堆

正月初九五更天

三牲五谷放桌边

一家老少站相依

一拜丰收财运添

二拜健康笑眯眯

三拜团圆不分开

真心许愿嘴要甜

响炮共庆天公生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代表至高无上的

传言这一天,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都要隆重庆贺。古代汉族人民认为九在数目中表示多数,最多,最大,因此为上。又称这天是天日,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必须隆重庆祝。九与酒谐音,九不能离酒,各家各户都准备丰盛的酒宴,尽兴喝个痛快,给玉皇大帝祝寿。

从正月初九午夜零时到当天凌晨四点钟,都是举行祭天公的时间。家家户户在正厅摆下祭台,把八仙桌用长凳垫高,称为顶桌,上面供上玉皇大帝的神位以及五果六斋、扎红绳的面线、清茶3杯。顶桌下有小桌,供奉天公的随从诸神,也摆设五牲、红龟粿等供品。安排停当后,全家大小个个整肃衣冠,依次上香,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然后烧金箔,放爆竹。各家各户爆竹声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民间传说: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七不出是说初七不要出门做生意和办事情,做不好,办不成。八不归是说出门在外的人,不要在这天回家。上九办事一大堆,是说上九日这天办事,会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办事不仅能办成,还会办得又多又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