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家风故事】(三十四)半月里村 畲规畲训涵养村风民风
文章作者:霞浦联社02文章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3日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霞浦县农信联社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工作,倡树清廉家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把爱家与爱国统一起来, 培育优良家风,树立家国情怀,霞浦联社纪委开设了“廉洁专栏”,通过展播好家风好家训,弘扬优良家风家训文化,在霞浦农信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白露坑畲族行政村半月里自然村,位于霞浦县溪南镇东北部的红脚山下,是霞浦县著名的畲族居住地,该村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其境内风景秀丽,林壑深邃,浓郁的村野之趣和淳朴的风俗人情,孕育了灿烂的畲族文化。
半月里村是一个重视“家风家训家劝”教育的村落。半月里的畲族有一个共同的姓氏“雷”。雷氏家族三百多年一直守着畲族“家规 家训”的教诲。也许是“劝人勤力做家计,自然福禄会相连;子孙小时要读书,世上一字值千金”的家训深刻地影响族人,畲族子弟崇文尚武,好学之风代代相沿。
踏着青石铺就的小路,信步于古宅深巷间,走到尽头,就来到了白露坑畲族民间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大厅,映入眼帘的即是悬挂于厅墙上的《畲族家风》、《畲族家劝》、《畲族家训》3块牌匾。
据博物馆馆主雷其松介绍,半月里村“家风家训家劝”不同于其他姓氏宗族家训,在白露坑行政村这个多姓氏的畲族大家族里,“家风家训家劝”是共有通用的,是对多姓氏的畲族大家族全体成员共同的规范性要求。
从博物馆走下来,路过一座高大的古民宅,宅邸旁的标识牌写着“武举人雷世儒大厝”。
雷世儒,武举人,他武艺高强,曾带领许多村民外出经商,生意到达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他们将当地的茶叶等产品通过海运销往福州,在福州购得丝织品、布料等销往台湾,再将台湾的大米、蔗糖等运回霞浦销售,因此,雷世儒积累了殷厚的资金。道光年间建大厝,占地1300平方米。古宅雕梁画栋,气势非凡,且存文物颇丰,是闽东地区重要的畲族文物。雷世儒一生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弱,在其夫妻五十双寿那年,出资在村口建了一座石拱桥,取名“双福桥”。
半月里村从雷世儒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取武秀才起,至光绪年间,先后考取文、武秀才共计五人,分别还有雷世儒长子雷步缘,侄儿雷步武,均于同治三年(1864年)在福宁府试中考取秀才,雷步缘为武秀才,雷步武为文秀才,二人同科得中,于是村民编歌吟唱“福宁管下半月里,畲民考试是步缘,文武秀才同科中,名声传出远远遥”。雷步绳之子雷加润,雷步武次子雷加上分别于光绪八年、十一年在福宁府考试中考取文秀才。
畲族民间博物馆馆长雷其松告诉我们,白露坑村是一个重视“家风家训家劝”教育的村落,也许是“劝人勤力做家计,自然福禄会相连;子孙小时要读书,世上一字值千金”的家训深刻地影响族人,畲族子弟崇文尚武,好学之风代代相沿。清末,在当时福宁府开办的不到20所畲族私塾中,白露坑就占有3所,所以村里才会出这么多秀才、举人。
在半月里自然村村口处的一座主祭祀宫庙“龙溪宫”,由地理名师雷志茂带领全村族人捐资倡建于清雍正8年(1730年),是半月里村最壮观的古建筑
据雷氏族谱记载,“地理名师”雷志茂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后至省城福州参加堪舆科考试,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学成返乡,除堪舆之外,并以医术济世,屡有神验。他常从上海等地购回易经、堪舆、医药等典籍深作研修并贻后人,畲族医药也得以发展,声名远播。
在人际交往特别是与同族交往方面,白露坑村人认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因此,族人团结互助观念很强,其团结互助不但表现在亲戚之间、邻里之间、本民族内部,更表现在与兄弟民族互助友爱,团结一致,共同解决困难,办好公益事业上。
在传承的问题上,畲族歌言现在村里很多人都会唱,年轻人也学。村里的白露坑畲族小学也专门开了一堂畲族歌言的课,由“畲族歌王”钟学吉的第四代孙、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小说歌传承人钟昌尧亲自教授。白露坑畲族的“家风家训家劝”,在这里又找到了传播的土壤。钟昌尧老先生说:“我相信畲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总会有人唱下去,记下去的,一定能够很好地保护并传承下去。”
【家规家训】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子孙小时书要读,世上一字值千金;见人贫穷患难,可以济弱扶倾。
释义:要用苛求别人的心理来要求自己,用宽恕原谅自己的心理去宽恕谅解别人;孩子小时候一定要读书,读书有文化才价值千金;做人要热心助人,慷慨解难。
【评述】
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半月里畲族之族规家训,平实而感人,没有华丽的字眼,全是实际生活的为人本分。长辈要教育弟子勤奋读书、正直为人;平时守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莫贪懒,莫贪不义之财;关键时,要有怜悯之心,“见人贫穷患难,可以济弱扶倾”……有此道德伦理,家族中德才兼备人物方能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