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浅谈道家处世之道
文章作者:武夷山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5日
水,生命之源,其德至善至纯。
善上之人有三德。
善德。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做人亦是要如此,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尽其所能帮扶他人,于己亦能收获颇丰。
柔德。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水滴石穿,柔之胜刚,弱之胜强。此中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正如太极中的借力打力,以柔克刚,这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以柔和之姿面对那强硬之势,犹水遇石,磐石虽坚,然日复一日,终能穿凿。
谦德。“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河流往低处走,汇成一片江海。谦虚,这也是儒家所推崇的一种道德品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怀谦卑之心,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则事皆可成。
上善之人有七善。
第一善地。水顺势而下,奔流入海,处众人之所恶,条件愈艰,则毅力愈强。做他人所不愿之事,亦能获他人所未有之得。
第二善渊。水清明宁静,然深不可测。投石入河,虽有涟漪,但只片刻,立即如常,不受外界之所惑。世间繁华,诱惑极多,只有保持本心,才可独立于世。
第三善仁。水滋润万物,从不偏倚。小溪小流尽奔入江河,有海纳百川之胸怀。世间万物,虽各有其道,然正因包容而混成一体。
第四善信。水势依声可辨,表里如一。遇圆环绕,遇方折角,遇塞必停,遇开则流,有一诺千金之魄力。民无信不立,诚信于一国之所重,于个人亦是之。
第五善治。水造势借势,顺势而流,达“无为之治”。懂得治理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为善治。为官清廉,如水般清明,造福百姓,亦为善治。
第六善能。水知其用,历尽其能,造福万物。只有深刻了解自己的才能,扬长避短,才可迈向成功。
第七善时。水应四季,把握时机,各挥其效。懂得抓住机遇,迎头而上,则事或可成。
为世之道如水,此七善不可或缺。应有居地善、心善渊之态度,与善仁、言善信之原则,政善事、事善能、动善时之方式。善上之人,其三德七善,寓意颇丰,值得深思。
反观自身,对照那三德七善,问题颇多。
其一,不善渊,定力不足,易为外物所惑。需戒骄戒躁,阅古文名著,常思常省,以达修身养性之效。其二,不善能,了解不够,不知发挥所能。需剖析自我,总结反思,多听他人之见,以完善自身所不足。其三,不善时,过于被动,错失所遇时机。需积极主动,准备充足,一遇机会果断出击,敢于面对一切挑战。
水,无处不在,老子视水为道,无为而有为,有为而有所不为。
感悟善上若水,以水为师,正合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