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社介绍 > 企业文化

寻找农信社的春天

文章作者:南靖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9日

当前,整个大的环境面临下行压力,股市风雨飘摇,实体经济遭受重创,企业家信心不足,投资者举棋不定。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提振信心,顺利过冬,成了当前一个重大的课题。就金融行业来讲,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加上实体经济的颓败,这一连串的打击,对传统金融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这一切,对我农信社的发展也提出新的挑战。

抱怨,并不能阻挡整个形势的下滑,“不抱怨,向前看”,成了我们要继续生存下去必备的法典。其实,不管是从人的生命周期来看,还是从世界范围企业的发展路径来看,路终归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倒是觉得必要的挫折,反倒能激发人的战斗力,企业也是如此。马云在分析中,也提到了,很多成功的企业都不是在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我突然想到了俄国作家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相信吧,快乐的日子总会来临。当然,这种乐观绝对不是盲目的乐观,因为,从短期来看,这种不好的趋势,还在继续。

可从另一方面来讲,企业家不会因为经济的不景气而放弃投资,就像企业不会因为发展遇到瓶颈就不谈发展。社会资源,在这样的形势面前,面临的是新一轮的瓜分,谁在这场战争中胜出,就会在未来的几年内,占据先机,赢得发展。我想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屹立不倒,即便是历经百年风雨的企业,也是如此。曾经的海尔,曾经的诺基亚,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虽然残酷,却也无可奈何。

越是这样糟糕的环境,越应该沉下来思考,我的企业需要什么,应该摒弃什么。没有十全十美的企业,有的只是不断完善罢了。盲目冲动,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才能胜券在握。

新时代,新需求,新形势,呼唤着改革的出现,这一切都亟待通过改革得以改变。改革需要时机,改革会有阵痛感,可是不变革,那种痛,就不是一时之痛,它会天天痛,月月痛,年年痛。马云把改革的阵痛感比作拔牙,真是恰到好处。

其实,到今天,我们也很明白,改革才是出路,可是改革不是小打小闹,它经常会伤筋动骨,所以很多人心存余悸。但是现在已经到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可是怎么改,往哪个方向去,就成了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关。

 就我农信目前的情况看,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发展势头很猛,值得肯定。但是越是这样,我们越要认清自己。我认为这只是对我们前期“蛰伏”的“补涨”,如何趁着这股势头发展下去,才是关键。

那如何发展呢,或者说依靠什么来发展呢?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个银行之间的定位是有差距的,但是在现实的发展中,这种定位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所以这也就导致了现在银行业之间趋同的迹象。说到“趋同”,就是大家拼命地靠拢,同类同质化产品层出不穷。当然这也是发展的一个过程,那就是模仿期,模仿期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追求快速地复制化,极大地降低成本。这个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追随永远在路上。

讲到这里,就不能不谈一谈“创新”,这是改变当前模式的唯一方法。创新,需要肥沃的土壤,适宜的环境,更需要因地制宜。农信发展依靠的是三农,这是农信的根基,所以脱离了农村谈发展,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空,但是知识和眼界的局限,禁锢大多数农民的心。大批大批的农民工背井离乡,离开生养自己的土地,土地被荒废了,其实这也是资源的浪费。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由我们来搭台唱戏,把知识和技术、人才给引进来,通过鼓励农民发展合作经营或互助社的形式走农业专业化道路。近年来,生态农业进入人们的视野,生命健康备受关注,生态旅游,农家乐形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当然,我们不仅要搭建引进来的平台,也要搭建走出去的平台。规模化的生态农业已经大大超过了县域经济所需,所以我们必须适时引导农民走出去,通过农产品交流展销会等系列形式,创品牌,搞营销。我们可以通过与政府的合作,提高宣传的效果,我们作为合作方全程给予资金保障。通过获得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导向,引导年轻劳力返乡。而至于发展什么,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特色,结合实地考察的结果,因时因地制宜,不管是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还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都是不错的选择。从村淘的诞生到这次的兰花会展,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地方经济要发展,必须有特色,而对于农民来讲,只要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就能获得支持。如果可以获得成功的话,我们不仅能吸引一大批的企业前来投资,增加我们的存款收入,还可以扩大我们的贷款投资规模,实现增户扩面。

另外,针对新形势下的转型创新需求,我们必须改变经营的方式和方法,变被动营销为主动推广,改变以往的坐等工作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营销。从线下营销中汲取营养,培养线上专业人员,实现线上咨询、投资、贷款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依托自有网络平台,实现便捷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以吸收不同的客户人群。线下人工模式下,注重加强与村组委的联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投资。同时,我们也必须根据农村产生的新需求,创新投资、贷款项目,如投资理财、贷款卡等,以改变单一的存贷模式,从当前普惠卡的推广情况来看,这种随借随贷的模式灵活方便,还是很受客户欢迎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队伍的建设、信息的共享上获益。数据信息的大爆炸,以及网络信息的便捷,为这提供了可能,我们应该打破以往传统的资金流动范围的局限,使资金在更大范围内获取利润。同时,我们也需要依托农信进一步地发展,吸引到更多更宽范围的人才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相机而动,也就是执行的问题。所有的想法最终必须付诸于实践,才能获得回报。梦做得再好,不去做,终究只是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