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社介绍 > 企业文化

青春当歌——红色经典书籍《青春之歌》读后感

文章作者:南安农村商业银行文章发布时间:2021年05月31日

在建党百年这一特殊时点,我常常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国民有健壮的躯体还不足以救国,更应有爱国救国的觉醒的思想。”正如先生所言,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会带走我们健壮的躯体,但是这一百年来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思想和精神,却日久弥新,它们被珍藏在一本本书籍中,总能带给后人无限的感动。在当下高速发展的社会,人心浮躁之际,慢下来重温红色经典,感受前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的来之不易,会让我们当代青年更懂得珍惜可以在林荫道下阅读,可以在盛世年代中高歌的美好生活。

距离我上一次看革命巨著,还是大学时期的《青春之歌》。那时的我躺在宿舍的床上,流着热泪读完了主人公林道静的“青春成长史”。那大概是我第一次以更加真实立体的感觉了解那个血肉模糊、国破家亡却又斗志昂扬、万众一心的年代。如今,工作之后的我再次翻开《青春之歌》这本书,已然是不同的感觉。当初的我正青春,却不一定能体会到林道静们那充满热血和激情的青春,如今的我青春已逝,好像反而更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让人心潮澎湃的热血青春。

《青春之歌》这本书围绕女主人公林道静的个人命运与青春之旅,讲述了一名女性知识份子完成了自我蜕变的故事。林道静的生命历程演绎着五四以来时代女性相似的命运和追求:受过新的教育,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启蒙,对个人自由和理想充满向往与追求。相比其他女性,林道静是幸运的,她一生中能遇到三个让她成长的男人,老夫子余永泽,革命底下工作者卢嘉川和后来的江华。一开始的她也许是幼稚且没有主见的,但当她遇到共产党员卢嘉川,在他的指导下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蒙,又在他的带领下去参加游行集会,这使她一步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一个地主阶级家的小姐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后来卢嘉川的被捕使她下决心离开了余永泽,在共产党人江华和林红的引导和影响下,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从此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从单纯纯粹稚嫩到成熟独挡一面,我从中感受到了我们中国青年是如何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以后的幸福,前仆后继无畏地面对反对者的斗争,我们今天的和平是他们用血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务必要怀着敬畏之心更加珍惜。

充满热血和激情的青春,这本书谱写的是林道静的青春之歌,也是属于他们那个时代青年的青春赞歌。一个青年女性,从个人出逃到融入革命洪流,这一路充满了新奇、徘徊、失落、错误、感动、坚定,最后完成了个人的一首青春之歌,也是成长后为革命的未来奏响的凯歌。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成长为较为成熟的革命战士,林道静书写着青春的梦想和激情,那是卢嘉川的信仰,林红的信仰,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信仰。

其实从这本书里,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革命的历史、热情和信念,还有很多动人的友情、爱情和亲情穿插其中,显得它十分平易近人。林道静的经历不是一个个例,在阶级观念特别敏感的年代,小资产阶级如何克服各种复杂的因素走向党的领导之下,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就像这本书里的其他人物余永泽,戴愉,许宁,白丽萍,王晓燕,是各种各样的知识分子人物形象,选择走上不同的道路,不同的命运。书里很多文字的细节刻画也都深深地戳着我的心。“我又不是男人身上的附属品。”“我们那时的人全都四零五散啦——牺牲的、坐牢的、叛变的、妥协的、不知下落的。”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部青春的赞歌,更像是一部历史的画卷,将一个世纪之前中国社会知识分子的群像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而一切的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相结合,才能有值得歌颂的青春。

鲜血和青春总是让人心潮澎湃,在黑暗腐朽的社会之中,在民族危急存亡之秋,他们担负起自己的那份责任,凭着赤手空拳和一腔孤勇,拧成一股绳,发出自己的呐喊。他们的青春是激昂的,有价值的,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熠熠生辉,让我们不得不感叹:青春之歌,青春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