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实“活立木贷款”构想到农村要素流转盘活,福建农信点亮乡村振兴路
文章作者:省联社办公室文章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9日
闽山苍苍,闽水泱泱。山海相拥的福建大地上,一片林、一亩田、一座房,从来都是乡亲们攥在手里的核心资产。只是过去,它们的变现路径始终模糊难寻,恰如藏于深山的珍宝,默默等待着被唤醒、被点亮的时刻。
而金融活水,正是唤醒这片青山的重要力量。
福建农信深入落实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提出的“活立木贷款”构想,主动融入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率先在林业经营权、农村集体股权、农村产权等权益盘活流转上实现突破。一场关乎农村资产价值重塑的金融实践,正在八闽大地悄然发生。
平台筑基,让老百姓的青山变“金山”
林业贷款长期以来存在的贷前调查难、贷中评估难、贷后管理难等问题,成为横亘在金融与山林之间的“三座大山”,让不少林农守着青山过穷日子。
福建农信立足全省林业资源禀赋,创新打造“福农e林”平台,实现林权在线调查、在线评估、在线抵押查询、在线贷后管理等全流程线上化管理,有效破解森林资源价值认定难等问题,助推林业要素“非标转标”,有效打通农民和银行之间融资渠道。
这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也为金融惠农、生态富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如今,福建农信在全省林业贷款市场中占比近30%,真正让“敲开银行门、盘活万重山”从愿景成为现实。
不止于林业,福建农信创新形成“福农”“福林”“福海”“福商”“福工”等“五福”系列信贷产品,进一步激活农房、宅基地、林权、海域等农村资源价值。至8月末,福建农信“五福”贷款户数近78万户,余额超2000亿元。
金融活水,浇灌农村产改“希望田”
资源“醒”了,更要“活”起来。
福建农信积极融入福建省农村产权交易大市场建设,构建起“省级赋能+市级统筹+农信落地”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创新打造福建省农村产权全数字化交易平台,对接政府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实时监控,保证交易公开透明。
今年1-8月,福建农信累计推动农村产权交易5162宗、金额54.9亿元,46家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依托福农驿站和营业网点融合创建,成为乡亲们“家门口的交易所”。
福建农信在推动产权交易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依托交易数据,创新推出“乡村资源流转贷”“产权融e贷”等信贷产品,推动“线上+线下”产权交易数据授信转化8.1亿元。资产活了,信用生了,资金来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种子,正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破土而出、开花结果。
数据赋能,点燃共同富裕“新引擎”
福建农信持续推动“平台+数据+产品”深度融合,创新推出“福林贷”“农票贷”“南平e贷”等农村要素类信贷产品。至目前,已推动授信转化12.68万户、金额364.28亿元,真正以“数据资产”盘活农村“沉睡资产”,不断丰富和拓展“敲开银行门、盘活万重山”的内涵。
在龙岩永定,福建农信率先推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福股贷”。农民用一本股权证,就能申请贷款,“股权”变“现金”,路径通了,心气顺了,致富的路更宽了。
这一系列创新,换来了沉甸甸的硕果。福建农信创新实施福农综合服务战略,打造的“农村要素盘活‘1231’金融赋能方案”,获评“2024年度福建省金融创新成果项目”二类项目。至2025年8月末,全省农信系统涉林贷款余额超490亿元,支持林农林企超22万户;涉农贷款余额超4700亿元,已成为全省服务覆盖最广、支农力度最强的金融机构。
这是金融的力量,更是改革的温度。福建农信以数据赋能为抓手,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为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从林业资源到农村各类要素资源,福建农信以“活立木贷款”为原点,以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轴线,绘就了一幅“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乡村振兴金融图谱。
青山依旧在,不见旧时困。当金融的活水漫过山峦、流入田野、汇入万家,那些曾经“沉睡”的资产正悄然苏醒,化作产业振兴的底气和百姓共富的根基。
作为深耕八闽、厚植三农的金融机构,福建农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在闽金融论述与实践,牢记金融为民嘱托,树牢“和合共生、义利并举”理念,在深化金融创新的道路上大步向前,以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