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社介绍 > 员工感悟

把握“四种形态” 提升监督执纪水平

文章作者:建瓯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深入开展纪律教育,狠抓执纪监督,养成纪律自觉,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公报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大多数,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是极极少数。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农信系统纪委也要认真落实省纪委提出的“四转一强”要求,结合农信工作实际,着力站准位置,转变职能,突出主业,加强监督,履职尽责。

 

深化“四转一强”,综合运用“四种形态”,推动落实“两个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转思想,树立正确理念。农信系统各级纪检组织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纪委和省纪委、以及省联社纪委的部署要求上,加强与同级党委的沟通,推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集中力量抓作风建设、抓严明纪律,树立不监督、监督不到位就是失职的理念。

(二)转职能,突出主业主责。把转职能作为核心,明确职能定位,解决职责缺位问题。一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改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的方式方法,以促进“两个责任”的落实,实行“一案双查”。二是加大日常业务查处力度,尤其是重点业务环节、重要岗位人员的检查力度。三是调整内设机构设置,把更多的力量调配到主业上。

(三)转方式,增强监督实效。把转方式作为根本,突出监督问责,加强组织协调,确保监督取得实效。防患未然“早防范”,实施任职廉政谈话、审计谈话、巡视谈话等提醒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起到当头棒喝、警醒教育的作用。在当前经济、信用双下行时期,农信系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全面从严治社,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大多数,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是极极少数。

(四)转作风,推动履职尽责。把转作风作为关键,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良好的作风履职尽责。纪委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落实好监督责任,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监督执纪问责上来。纪委协助党委履行好主体责任,出好主意、当好参谋。把握责任边界,准确定位。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必须对党委负责,围绕党委中心工作谋划和推进执纪监督,协助党委健全责任分解、检查监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责任制检查考核,确保各项部署落实到位,防止简单地把监督责任和主体责任割裂开来。

(五)强自身,夯实基础工程。农信系统纪检部门要适应“四转”的需要,围绕新任务、新要求,从严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夯实自身建设这一基础工程。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要注重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强化内部监督,着力防范“灯下黑”问题。切实做到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纪检监察人员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挺纪在前,加强和规范对党员的监督管理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为农信系统纪检组织深化“四转一强”指明方向,提供了遵循。严格按照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思维定势和执纪方式,真正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努力营造良好农信生态环境。

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把纪律和规矩作为管党治党的尺子,真正做到纪在法前、以纪律人,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内在要求和核心要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要在法律实施的前面设置一道屏障,用纪律规矩管住大多数,使党规党纪对党员干部的要求高于、严于法律要求,让纪律和规矩成为党员干部成长的“安全带”和“护身符”。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纪委一切工作都要冲着纪律去,把监督执纪问责作为主业主责,强化日常监督和纪律执行,而不是成为党内的公检法,模糊执纪与执法的界限,迷失自身职责定位。当前,有些地方仍然习惯于把法律作为管党治党的尺子,认为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去处理,在无形中放松了纪律要求,忽视了日常监督,损害了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结果出现了纪律监督滞后和缺失。农信人要深刻认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重要性,认真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善于运用纪律规矩这把尺子对照违纪人员的行为,先于法律作出反应,使其在“破纪”之初就付出代价,把违纪的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

坚持教育预防、防微杜渐。做好教育、提醒、预防等基础工作,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题中之义,也是纪律建设的治本之策。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要克服“事前不管不问,事后兴师问罪”的怠政、懒政思维,在加强教育、防患未然上下功夫,把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转化为关爱保护。要常念“紧箍咒”,注重加强党规党纪经常性教育,通过党章党纪宣讲、知识考试等形式强化党章党纪的学习宣传,提升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建立和完善党规党纪宣传教育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遵守党规党纪的重要性、严肃性,让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从“不敢”到“不能”、“不想”的转变。要常打“预防针”,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熔炉作用,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筑牢纪律规矩的“防火墙”,使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工作常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安装思想上的“杀毒软件”,自觉坚守底线,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堵塞“小问题”酿成大祸害的漏洞,严防“破窗效应”。要常敲“警示钟”,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和剖析力度,强化反面警示教育,做到处理一个警示一片,从思想根源上消除党员干部的违纪苗头和侥幸心理。

坚持前移关口、前段处理。做到露头就打、动辄则咎,绝不养痈遗患,防止小错酿成大祸,从源头上阻断不正之风和腐败滋生的通道,这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关键一招。要在“抓早”上下功夫。对涉及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理,让违纪行为及时刹车,让心存侥幸者悬崖勒马,让一般性违纪问题止于萌芽,从一开始就改变腐败发生、发展的轨迹。要在“抓小”上不松手。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在监督执纪和纪律审查过程中,要坚持从小处着手,防微杜渐,做到“小苗头”不放纵、“小问题”不放养、“小苍蝇”不放过,防止苗头铸成错误,小错酿成大祸。要在“抓细”上多用心。把功夫下在平时,将工作重点放在发现和纠正违纪行为上,不断拓宽监督执纪的领域,延伸监督执纪的链条,发挥纪检监察工作的“显微镜”作用,把监督执纪工作做细做实。经常性开展对执行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拓宽问题线索收集渠道,及时发现问题,督促纠正整改。

坚持执纪到底、一寸不让。依纪监督、从严执纪是纪委的重要职责,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严格按照“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的要求,对一切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实行“零容忍”,时刻保持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强化纪律建设,扎紧织牢制度笼子。这个笼子首先是纪律和规矩。要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把纪律规矩具体化、突出出来,做到有纪可依、有纪必依,防止出现“制度空白”。把纪律与法律区分开来,解决纪法不分的问题。落实执纪责任,找准自身职责定位。切实把纪律执行抓细抓实,把全面从严治党真正落到实处,让党员干部心怀戒惧、行有所止,任何时候都不逾党规党纪这条底线。要主动担当作为,一把尺子执纪到底。拿出“眼里揉不下沙子”的认真劲,切实解决执行纪律失之于宽、松、软的问题。特别是对较严重违纪问题实行直查快办,及时给予党纪处分,对涉嫌违法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做到一把尺子执纪到底,一寸不让、决不姑息,强化纪律刚性约束,形成强烈震慑,树立执纪权威。近年来,农信系统在省联社党委、纪委的领导下以党建和案件防控工作为抓手,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全面从严治社“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正风反腐不断厚植农信系统。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纪检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加强自身建设是强化纪检部门职能的客观要求,新形势新要求对纪检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纪检部门要依纪依法办案,需要有一批具有法律、金融、管理、计算机等不同知识领域的专门人才,形成合理的监察人才结构。要严格实行纪检监察人员资格准入和资格认证制度,对考试合格者由省联社颁发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二是强化思想教育。把教育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始终,充分利用支部组织生活会、党课教育等形式,组织纪检监察人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学习教育,深刻领会“四转一强”、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三会一课”等的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克己奉公,淡泊明志,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三是狠抓业务培训。建立轮训机制,省联社每年对所有纪检人员培训一次,系统学习法律、金融、经济、管理等现代科学知识和依法依纪监督检查的业务知识;针对纪检人员自身特点和素质状况,不断创新教育培训形式,采取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相结合,改善纪检人员的知识结构,拓宽纪检人员的知识领域,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着力提高纪检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升监督执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