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行社动态

看《追梦赤子心》有感

文章作者:惠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9日

“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为了心中的美好,不妥协直到变老!”还记得13年的那个夏天,透过老旧的mp3,耳机里传来了GALA乐队的《追梦赤子心》,那撕裂而富有爆发力的嗓音,总能深深的击中了那个迷茫、无所适从的内心。它的mv也一改传统的形式,没有乐队成员出镜,而是由众多经典电影的片段组成。里面不乏我们熟悉的《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等,然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个瘦小的男人在橄榄球场中被众人抛起庆祝的场景,那是来自于歌曲的同名电影,《追梦赤子心》。

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身材瘦小的鲁迪(Daniel E Ruettiger)通过不懈的努力,进入梦想中的诺特丹大学橄榄球队,最终由替补球员变为上场队员,并创造出“1975年之后,圣母大学队再没有人比赛时被当场抬起”的辉煌。鲁迪的追梦故事被创作成电影,是为了歌颂,更是为了传扬。赤子的骄傲,是追梦路上的永不妥协,而永怀梦想,才得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这部将近两小时的电影,导演用了五分之四的时间来叙述主人公路弟(与原故事主人公区分)毫无天赋和希望的追梦之路。他是诺特丹大学橄榄球队的狂热粉丝,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要成为诺特丹大学的橄榄球队的上场球员。但是,他个子矮小、身材瘦弱,与橄榄球这种对抗性、力量型运动格格不入;他成绩糟糕,连进入诺特丹大学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他的家人、老师、同学都对他的梦想嗤之以鼻,嘲笑与劝阻时刻环绕在他身边;明明很努力却也只是一个A三个B、复考了三年仍旧失败。好不容易当上了陪练,除了每天被撞得东倒西歪、鼻青脸肿,除了一次次在比赛名单上找不到自己的名字,除了毕业之际恳求教练得到了一次上场许诺又戏剧性的因为更换教练而失去机会,一切都像个悲剧似的发展着。但是这个坚强的小人物却一次次的在跌倒中爬起来,他会自信满满的和橄榄球场的保洁人员说:“这地方很特别,是吧?有一天我会从那条通道跑入这座球场的。”他会在每次的日常训练中拿出百分之百的状态,为了有朝一日能在梦想的球场上发挥作用;他可以问心无愧的对教练说:“为了迎接此刻,我一生时刻都在准备着!”他尽管不是最出色的运动员,对梦想的极其狂热却使他成为整支队伍的精神支柱,赢得队友的尊重与支持。

整部影片结局让人有些出乎意料,它不像我们期待的那样,路弟成为美国超级碗橄榄球星,甚至连在某场比赛中成为扭转局势的英雄式关键人物都没有。他仅仅在比赛结束前无关紧要的27秒里上场了,此时的诺特丹大学早已提前锁定冠军。但在这27秒里,路弟全力以赴,扑倒了对方的一名四分卫,但这对比赛根本没有任何用处,因为这已经是本场比赛毫无悬念的垃圾时间了。

有的人可能会说,路弟为了梦想努力了近十年才换来这毫无高潮的27秒,值得吗?

是的,值得!

正如影片里的黑人保洁员对路弟说的:”你根本没有丝毫的运动细胞,你却已在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橄榄球队待了两年,而且你将会得到一张顶级学府诺特丹大学的文凭。你这辈子不用对任何人证明什么,除了对你自己。”也如影片最后呈现的那样,观众们一齐为路弟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队员们也将他围住,欢呼着,把他抬着离开了赛场。电影字幕向我们提示,“自1975年的这场比赛之后,诺特丹大学橄榄球队再也没有人被抬着欢呼离场“。这一切都是给予路弟对梦想坚持不懈的肯定。

梦想的意义从来都不仅是体现于被实现的那一天,而是贯穿于我们为之坚守并为之努力改变的过程中。“天赋决定人的上限,勤奋决定人的下限,而我们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轮不到拼天赋的地步。”励志永远不在于我们有着多么令人热血的梦想,而是在于拥有不畏艰难咬牙前行的坚毅,在不堪的现实中坚守自我,重塑自我,哪怕是最朴实的梦想,也要有路远马亡的执着。我们要坚信,我们努力奋斗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是成就更好的自己的筹码。

愿你历经千帆看透沿途风景后,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愿你归来时仍然能勿忘初心,从一而终;也愿你最后归去时方得始终。

风雨飘摇,前途未知,我们都在以梦为马,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