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吧,福味》荣获“2023年度融合传播影响力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文章作者:省联社办公室文章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0日
近期,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福建农信、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上新吧,福味》喜报频传,屡获行业权威奖项!
在由美兰德主办的“融时代 创未来”2023融合传播与融合营销创新高峰论坛上,获“2023年度融合传播影响力优秀电视纪录片”大奖;在第20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获得年度影响力十大纪录片提名作品推荐;获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年第二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
《上新吧,福味》共八集,集结了24位华人圈的星级大厨和美食专栏作家林卫辉,以创新的烹饪技法为针,深入山海人家体验为线,将八闽大地上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同当地人文串联起来。纪录片融合厨师、食客和观众三重视角,丰富了叙事层次,以颇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创新表达,诠释乡村振兴的宏大主题,带给受众别样的视听体验。
纪录片从大地出发,走进食材生产前端,挖掘种养产地特征与人文故事;再到厨房中去,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厨师在当地百姓的餐桌里寻找食材原始的“美味密码”,并以多元化的烹饪方式进行美味的创新呈现;最后让“地标”食材登上全国各地知名餐厅的“舞台”,接受全国食客的品尝。
今天
让我们一同回顾《上新吧,福味》
找寻食材的价值
跟随大厨行脚八闽山海间
一边领略福建乡野中广阔的
风土人情和真实地生活气息
一边深入源头追寻食材的
前生今世与全新可能
长汀的世界名鸡
河田鸡是什么鸡?请把坐标调至福建,街访一下,十有七八得到的是两眼放光的“好鸡(吃)!”但是如此美味,却在省外却“查无此鸡”,属实令人遗憾。要让河田鸡走出去,需要更多的表达。
所以三位星厨来了,他们放下闪亮的身份,放下过往的成绩,与外在豪爽热情、内里彪悍果敢的客家人做更深地交流,一起做菜,一起唱歌,一起流泪。在他们的理解、重构、创新下,赋予了河田鸡全新的表达,助力河田鸡走向世界。
诏安“蟹”逅福味
“如果人人都理解你的话,你该有多平凡呢?”
三位星厨为诏安青蟹而来,为创新出更美味的青蟹菜品,不断深入当地调研,尝试新的烹饪方式,将青蟹的美味发挥到极致。但当美味上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频频遭到拒绝和摇头。
挫败,不过是成长的踏脚石而已。头衔再闪亮,那也少不了一步步试新、试错的脚踏实地的创作过程。怀着更进一步的渴望,星厨们开始了诏安的深度探访之旅,离大地更近、品百态人生,以及发现自己。
东山“芦”登春台
从欧洲皇室追逐的美味,到带动东山县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再到产量锐减,颓势显现。东山白芦笋盛景难复。
然不到东山,怎知芦笋之鲜;不入东山,怎助风云再起!三位星厨的加入,给东山白芦笋注入新活力,他们通过各种创意烹饪方式重新诠释了白芦笋的美味。百香果佐东山白芦笋、白芦笋炖黑猪肉汤、黑胡椒鲍鱼煎东山白芦笋等新菜品让人流连忘返。
永春白番鸭飞来了
永春白番鸭是永春地区的特色食材,但在追求高效高产的市场潮流中,其竞争力逐渐减弱。对于养殖户来说,多养一天就多亏一天。因此,它差点要成为历史,那如何把这“赔钱货”变成紧俏货呢?
三位星厨从这片土地上走过,妙遇各种香气,为烹制白番鸭带来了新的灵感。他们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永春白番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共品福味的一股“清流”
不管外面有多少人认同腐竹就是豆腐皮,清流人坚定站自己:腐竹与豆腐皮是不能画上等号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天堑。清流腐竹拥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久煮不烂的优点。
但久煮不烂这样鲜明的个性,位置不对,优点就变成了缺点。那么该如何施力,才能将其优异品质彰显出来?
这个问题难住了三位星厨,在探索过程中,星厨们遇见了人生中的知己,他们共同为清流腐竹的推广而努力,一起冲出舒适圈,打破了传统菜品制作的束缚,让清流腐竹展现出其独特的品质和风味。
福鼎“芋”见福味
“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可见芋头有多香,谁吃谁知道!我们知道,我们懂得,可就是因为大家都懂得,三位星厨麻烦了。
不简单,不容易,尤其在芋头大省福建,他们该如何香得出彩,可真是个大难题!
三位师傅用新的形式对福鼎槟榔芋头又进行了一次创作,福鼎芋头是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的,福鼎芋游到了江南,飞到了南洋,被带到塞纳河畔。让它走出去,完全可以做到。
罗源名“羊”四方
能在峻峭山岩上奔跑跳跃撒欢跑、上树啃叶无烦恼的罗源下廪山羊拥有发达的肌肉,口感极佳。但也由于下廪羊每日健身不辍,体能消耗极大,好吃好喝养上两年也不过80斤,而其它山羊养到10个月就有这分量了。尽管它品质优异,也不免遭遇有市无价的困境。
年近80岁的老羊倌,养了30多年下廪羊,已经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但每天放羊仍记得十分清楚。可见下廪羊已成为一种意象深深地镌刻在村民的记忆深处,成为家乡与生命的一部分。
为留住这份记忆,三位星厨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融入对家人的爱、村民的情、思乡的愁,以食为媒,表达此间的情意融融。
宁德金“鱼”满堂
20世纪80年代,大黄鱼曾因过度捕捞而濒临灭绝。而大黄鱼的复生,是从宁德开始,科研人员在鱼排网箱中解决了大黄鱼养殖问题,随着产量不断增加,最终成为与猪肉价格相当的大众食材。
三位星厨来到宁德,目睹了德官井洋插杆围网野化大黄鱼的场面,深受震撼。他们以大黄鱼为食材,进行各种烹饪尝试,大肆创作,赋予食物全新表达。
大黄鱼可以日常,也可以讲究,煎炒烹炸都能各成滋味,仿似宁德人摸爬滚打,敢闯敢拼。它的鲜味难以名状,好似这里的渔民难以想象的顽强生命力,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这些,都是大黄鱼的味道。
百年农信,百姓银行。福建农信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乡情为纽带,以乡产为支点,做好“土”的文章,讲好“特”的故事,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供稿|省农信联社办公室
部分素材来源:东南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