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鞋
文章作者:大田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7日
前些日,翻看报纸时无意中看到一则小故事,深深触到我的内心。故事的内容大致如下:有一男孩出身农村,大学毕业后在县城工作。有一天,他陪妻子逛商店时看到一双鞋子,觉得很适合母亲,掏钱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母亲穿多大的鞋,于是打算春节回去时问问母亲。春节回去后因忙于同学聚会和其他事务,他把这件事情遗忘了。第二年春节,他又因为忙于其他事情而遗忘了。第三年,因为工作原因他没有回去。第四年,他终于问到了母亲的鞋号。但是回到县城还不到一个月,他就收到加急电报:“母病危,速归。”他看到电报后拔腿跑到商店,给母亲买了那双鞋子。不幸的是,他刚走到村口,远远地就看到了灵棚。一瞬间,他双腿跪地,捧着鞋子,他知道母亲已经永远穿不上儿子买回来的鞋子了。
看完这则故事后,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指责主人公,只顾着自己的事,而把给母亲买鞋的事抛到脑后。可是静下心来想想,我们对于父母,又何尝真正上过心。
还记得第一次出远门读书,父亲将我送到学校,到校后千叮万嘱,临行前还帮我整理好行李,便匆匆离去。据父亲后来回忆,当时他看着小小年纪的我第一次出远门,内心万分不舍。
每到学校放假,因为火车晚点经常赶不上回家的班车,这正是父亲所担心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所以每次他都提早到火车站来接我。一下火车,刚走到出站口,第一眼就看到父亲在那焦急的等待。这样的情景持续整整三年。回到家夜都深了,但每次快到家时,在车灯及月光的照射下隐隐地看到村口有一位农村妇女正在焦急等待的身影。她,就是我的母亲。知道我要回来,她煮好饭菜,就来到村里的路口等我,不管夏天还是冬天,晴天还是雨天,只要我有回家,母亲都会在那等我。
毕业后,因为工作的原因,没能经常回家,直到后来成家有了孩子之后,因为种种原因,父母又帮我照顾孩子,一路走来,感觉自己都在无偿地享受着父母带来的种种关爱。
人们往往对陌生人给予的帮助感激不尽,然而却忽略了父母为我们无偿的付出,将父母对自己的恩情视为理所当然。看到那篇小故事时,我的眼眶湿润了,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直为我默默付出,一直等着我回家的父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顺要及时,不宜等待。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听听母亲的唠叨和父亲的叙说,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儿女的回报,而是儿女的孝心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