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行社动态

农村信用社市场营销策略

文章作者:东山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3日

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农村信用社的市场营销策略可以用被营销理论界广为接受的4Ps理论进行分析。4Ps理论是美国学者杰罗姆?麦卡锡提出,包含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大营销策略,下面笔者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对农信社营销策略作简要分析。

(一)产品营销策略:农村信用社提供的产品是货币资金和金融服务。农信社应在满足消费者最基本利益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客户的特定需求,提供尽可能多的附加利益和服务;根据自身优势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灵活调整市场营销策略,推出有针对性的新产品,使自身的金融产品实现最优组合,形成提供全面服务的金融超市。以渠县联社为例,针对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和中小微企业客户融资特点,接连推出“抵(质)押加保证担保贷款”、“互助式会员制担保贷款”、“动产质押第三方监管贷款”、“商城商户信用共同体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切实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为县域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价格营销策略:在金融产品创造出来后,定价是否恰当,直接关系着银行营销的成败。作为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小银行,提供质次价高的金融服务将会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信誉,也会严重削弱其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农村信用社应在服从利率政策、经济金融法规和国家宏观调控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农村市场特点和县域经济环境,为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制定出合理的利率和收费价格。必须强调的是,作为普惠制金融机构,农信社在满足自身业务发展、效益提升的同时,还肩负着较多的社会责任,履行了政策性银行的部分职能。因此,在金融产品定价机制上农村信用社应遵循金融让利经济、银行让利于民的原则。在渠江流域“9.18”洪灾后,渠县联社已累计发放执行当期人行基准利率的灾后重建贷款4200余万元,以自身盈利损失的代价全力支持了灾后新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渠道营销策略:营销理论当中有“渠道为王”的著名论断,即抢占最多的与消费者接触的机会,则更可能占有最大市场份额。对银行而言,网点是为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的首要渠道。因商业银行曾纷纷淡出农村金融市场领域,农村信用社在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具有其他银行无法比拟的网点渠道优势。农信社一是要发挥既有优势,对现有网点进行改造和转型,强化网点布局建设,在城区打造一批现代化的精品网点,以适应县域激烈的金融竞争需要。二是要将电子技术全面应用于各项业务,通过ATM机、自助取款电话、网上银行等完善电子银行营销体系,改变过去通过增加机构、网点、人员等要素来扩大业务的高成本、低质量的竞争模式。如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近年来开展的旨在乡乡都有自动取款机、村村有自助取款电话的“惠农兴村”工程,既是一项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便民惠民工程,更对农信社抢占市场、完善营销渠道起到了助推作用。

(四)促销营销策略:促销是指以各种手段向客户传递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农信社的金融产品能否被客户认可和喜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产品的促销。农村信用社一是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加大宣传投入、改善服务质量、提升网点形象,提高在客户群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二是要实现金融产品由销售观念向推销观念的转变,主动向客户推荐、出售自己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帮助客户了解和认识金融商品,激发其需求欲望,影响和促进客户的购买行为,将客户潜在需求变成现实需求,并不断扩展客户群。以渠县联社为例,通过加大对县域交通干道、公交站牌、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广告投放造势营销,利用渠县房交会等契机对金融产品借势宣传,有效提升了县域客户对农村信用社品牌和金融产品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