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坚守农信初心
文章作者:长乐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文章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5日
初次拿到《闽西——中国红色农信诞生地》一书,红色的封面上映入眼帘的图文是永定太平区信用合作社——全国最早的红色信用合作社遗址。起初,我对闽西的了解仅限于:闽西,古指八闽最西端的汀州府,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伟大的革命实践,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一页页翻阅书本,我仿佛通过纸墨、逐渐追寻着红色金融先驱们奋进的脚步穿越到土地革命战争期间。通过那一幅幅旧址、票证文物图片,我看到了1927—1935 年闽西苏区的红色信用合作社的珍贵史料。《闽西——中国红色农信诞生地》全书共分综述、历史文献资料、口述史资料、专题研究文章、红色金融人物简介、大事记、红色农信图录等七大部分。令我影响深刻的是书中生动翔实地描绘了毛泽东、张鼎丞、邓子恢等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毛泽民、阮山、赖祖烈、曹菊如等早期的红色金融家在闽西开展的丰富的金融实践活动。他们在闽西这片土地上,挥洒着青春和热血,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红色历史。老一辈革命先驱们遇到困难险阻,积极想办法、勇敢去尝试,我仿佛看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最早就实践于闽西,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的理念在那时便熠熠放光。
很快,农信火种不仅在闽西大地播撒,更以燎原之势向赣南一带乃至全国蔓延。闽西红色信用合作社制定的章程、业务品种、管理制度和经营模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金融管理的最早尝试。以闽西各地成立的农村信用社为重要基础,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闽西工农银行,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最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更为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农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制度参考。全书论证了闽西作为毛泽东发展合作社思想最早的实践地、中国红色农信的诞生地、共和国金融的发源地、红色金融家的摇篮等重大史实。闽西是红色农信诞生地,是托起红色金融的摇篮;闽西是农信初心形成地,是彰显农信底蕴的高地;闽西是农信文化发源地,是全国农信文化的源头;闽西是农信精神孕育地,是传承红色基因和引领新农信发展的时代先锋。
通读《闽西——中国红色农信诞生地》全书,我更加深刻而全面地了解了我们红色农信的诞生历程,一股油然而生的农信文化自信溢满胸膛。我多想立刻去到闽西,亲眼看到红色农信遗址,亲身感受红色农信力量。
合上书本,我陷入思索。我作为初入农信大家庭的一员,同时作为一名青年共产党员,我应如何追寻着先辈们的脚步,在红色农信的发展征程上贡献我小小的力量呢?我想,立足我的工作岗位,守好我的“三尺柜台”,不忘做好最基本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为客户提供放心、安心、暖心的服务,不断努力做到“懂农业、懂农村、爱农民”,便是我作为一名基层网点的前台柜员能做到的最基本的贡献。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队伍的一员,我始终牢记服务“三农”的宗旨,也始终走在服务“三农”的一线,不忘初心,用我的真诚和热情做好每一次服务,在服务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感动。
九十多年风雨兼程,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农信血脉;九十余载岁月交替,农信铁军牢牢坚守红色初心。在红色农信的漫长征程中,是你、是我、是他,是每一位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农信人,坚守与传承“红色农信”的初心与使命,让红色金融服务千家万户,让农信之花开遍八闽大地。